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向鄉野進發!送去文化、科技與健康

      發布時間:2023-09-06 09:5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編者按

        近日,中央宣傳部公布2022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優秀團隊、服務標兵名單。名單涵蓋創新理論宣講、農村文化建設、科技助農興農、健康義診服務、法治宣傳教育等領域。他們中,有扎根基層的各領域工作者,有揮灑青春的學生實踐團隊,還有奉獻余熱的退休人員。他們躬身鄉野,把文化盛宴“擺”進鄉村院落,把科技知識帶上田間地頭,把健康守護送到百姓身邊。本期邀請他們中的幾位代表,講述他們傾力服務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

        “土言土語”說到群眾心坎里

        講述人:山東龍口市“習語潤心”百姓宣講志愿服務隊宣講員 韓思惠

        我今年80歲了,在理論宣講路上走過了13個年頭,宣講了600多場次,見證了龍口理論宣講隊伍由少到多、由弱到強。得知我們龍口市“習語潤心”百姓宣講服務隊入選2022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優秀團隊,我深感榮幸與自豪。

        經歷了十幾年的宣講,我深知理論宣講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用“土言土語”,用小故事小案例把政策講明白、把理論講精彩。作為一名退休教師,我一直有備課的習慣。68歲那年,為了宣講,我開始學電腦,用手寫板在電腦上寫了90多萬字的講稿。

        有一次,我走進徐福街道唐家村做宣講,聽眾全是老年人,我就從老年生活內容入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最后,我編了一小段快板,大家的熱情被點燃了,紛紛表示想學一段。

        我還把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在人生經驗里講給大家聽,公園廣場、田間地頭、大槐樹下都是我的宣講臺。我最有成就感的是:大家聽了我的宣講后,對黨的政策更理解了。聽到盡興處,他們會激動地和我分享生活上的紅火變化,感恩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愛。

        如今在龍口,像我這樣的宣講員有1萬多人。百姓宣講志愿服務隊的宣講員大多來自基層一線,他們以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百姓話說百姓事,齊心協力,把黨的聲音傳播得更響亮。

        村里處處都有“文體能手”

        講述人:浙江溫嶺市文化館館長、鄉村藝(體)校文體惠民工程負責人 張一彥

        要問溫嶺百姓喜不喜歡文化下鄉,看看他們的腳步就知道。石塘鎮漁民葛海青夫婦都加入了合唱團,時常在家里練習發聲;在城西街道工作的新溫嶺人陳明報名參加“旗袍秀”,每次騎車半小時上課,風雨無阻;退休后的盧青青更忙了,街道課程“點單”一個接一個,她不是在文化禮堂,就是在去文化禮堂的路上……

        不過,最初“送文化”時并不是這個景象,精心策劃的講座、公益培訓等都沒能調動起群眾的熱情。2019年,我們策劃了鄉村藝(體)校項目,學什么內容,村民說了算。太極拳、國畫、書法、當地特色越劇……漸漸地,課程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受歡迎。

        考慮到村民們大多是“零基礎”,我們統籌全市16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500多家農村文化禮堂,形成三級教學模式:市文化館培育并挖掘鎮街文化代表,鎮街代表對接村里文化骨干,鄉村文化骨干在文化禮堂組織團隊常規學習訓練。除了引進專業教師、建立師資庫,我們還吸納了一批學員和志愿者……管理機制的完善有助于鄉村藝(體)校的良性循環。每年春秋兩季,去鄉村藝(體)校上課已經成為村民們的習慣。

        從看客到主角,從觀望到投身,村民們陶冶情操、強健體魄、提高素養。自2020年開班以來,我們總共開展課程1816節,有4萬多名學員參與其中。如今,村里處處都有“文體能手”。

        “行走的醫院”送健康

        講述人: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三臺鎮羊圈臺子村衛生室村醫 唐國友

        我家世代從醫。我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后也選擇從醫。20多年來,我一直做村醫,風雨無阻地為周邊群眾看病。

        還記得以前,村衛生室條件很差,醫療器械只有“老三樣”——血壓計、體溫計、聽診器,看病治療多憑個人經驗。這些年,隨著國家醫療水平不斷提升,我們村衛生室的醫療質量也發生了質的改變。這還得從縣政府、衛健委和縣總醫院推動實施的“行走的醫院”全科醫生助診包項目說起。

        別看這助診包很“迷你”,但它卻“五臟俱全”。它可以監測心電圖,測血糖、血壓、血脂、尿酸、尿常規,還能做B超等31項常規檢查項目。全科醫生助診包落戶村衛生室后,我們檢查治療更得心應手了。

        我們村有兩所互助院,住著100多名老人,其中6位是失能臥床老人。我每次去為他們檢查時,都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村里有位名叫齊學安的老人,因患冠心病需要常年服藥。每次做完心電圖后,他都把我送出家門很遠,然后才慢慢踱步回去。看著他的背影,我深受觸動。只要我們用心服務好人民群眾,他們都會把我們牢牢記在心里。

        現在的吉木薩爾縣,越來越多的老人都能在家門口看病治療,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行走的醫院”把醫療資源送到了基層,也把“行走的溫暖”送到了村民心間。

        農戶有需求 我就不退休

        講述人: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李仁才

        1982年,我從西南農學院(今西南大學)畢業后,回到酉陽縣農業局農技站工作,主要負責農作物的田間科學試驗研究。退休后,我仍然堅持到田間地頭進行農業研究。

        涂市鎮的水稻耕地面積有1萬余畝,是酉陽水稻主產區之一。2022年3月,我和農業專家們前往涂市鎮調研。了解到涂市水稻栽種和管理比較落后,我們心里很著急。那時,酉陽正開展“科普進百村”行動,我們決定參與進來,向農戶提供水稻種植技術服務,守好酉陽的重要糧倉。我先后深入涂市鎮大杉、鐘嶺、地靈等村寨收集第一手資料,再開發相應的理論培訓課程,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

        起初,稻農們對我的專業性心存懷疑,一時難以接受科學育秧觀念。我嘗試用農民的語言,在會議室、農戶院壩、田間地頭講解水稻科學栽培技術,現場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部分農戶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按照我的技術講解來種植水稻,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很快,越來越多的農戶找我指導種植技術。

        我建起了水稻科普微信群,經常在群里分享培訓資料,和稻農們交流。大家把水稻種植中遇到的問題拍成照片或視頻發在群里,我一一進行解答和指導。我還打印了《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把病蟲害防治的具體時間節點列成清單,針對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戶開展技術培訓。

        2022年3月至9月,我先后開展了育秧、病蟲害防治、防旱管理等20多場培訓。參訓農戶基本沒有受病蟲害和嚴重干旱天氣影響,水稻空秕率明顯降低,最高畝產達750公斤,增產50%。前不久,正值水稻抽穗揚花期,我又一次去涂市鎮鐘嶺村、涂市村查看水稻生長情況,驚喜地發現:今年的水稻又增產了。

        經常有朋友問我,什么時候才讓自己“退休”。我想,只要身體允許,只要農戶有需求,我就永不退休。

        用音樂點亮鄉村兒童的心燈

        講述人:湖南科技大學教授、“以心傳馨”鄉村振興兒童美育教育項目負責人 王育霖

        我是大學音樂教授,也是“心與馨”志愿支教服務隊指導老師,還是留守兒童心中的“孩子王”。6年來,我一直努力用音樂點亮學生的心燈。

        祁東縣曾是湖南衡陽市唯一的省級貧困縣,留守兒童很多。該縣官家嘴鎮大源村啟航學校共有留守兒童1361人,占學生總數近九成。2017年的一次采風,我認識了這群孩子。他們純潔而渴望的眼神,深深感動了我。我決定組建一個合唱團,自己當老師,用音樂幫助孩子們打開心扉。就這樣,湖南第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成立了,首批招募了66名留守兒童。我們團隊也開始了每周末風雨無阻的支教之路。

        合唱團的成立,為孩子們原本單調的童年增添了無限色彩。從第一堂合唱課上的鴉雀無聲,到主動向老師提出想唱的歌名,音樂成了我與孩子們溝通交流的最好語言。在音樂的滋養中,孩子們實現了由自卑到自信、由孤僻到陽光的精彩蝶變。“長大后,我想成為一名歌唱家,讓更多人聽到我的歌聲”“我想一直唱歌、一直讀書”……一個個夢想在孩子們心里扎根發芽。

        音樂為孩子們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打開了一扇張望世界的窗——受邀登上長沙梅溪湖大劇院舞臺,在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中獻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向全國人民展示湖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生動成效;登上2021年央視牛年春晚舞臺,獻唱《明天會更好》……

        近年來,我們團隊支教的足跡越來越遠,遍布云南、新疆等10多個省份,跨越了大半個中國。2022年2月21日,在我的積極推動下,“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童聲頌黨恩 湘吐一家親”主題活動在湖南衡陽舉行。20名來自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阿曼夏學校“紅石榴”合唱團的孩子,與祁東縣啟航學校、石鼓區人民路小學的孩子同臺放歌。兩個月后,兩地兒童合唱匯報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舉行。“紅石榴”合唱團的努爾扎提·吐爾遜說:“如果歌聲有顏色,那一定是綠色,就像藤上爬滿的葡萄,飽滿香甜,浸潤心田。”蘇曼耶·夏木西丁說:“如果歌聲有顏色,那一定是紅色,就像枝頭怒放的石榴花,鮮艷熱烈,充滿希望。”我和新疆的孩子們約定了再次相見的日子,也給自己制定了援疆的目標——當好民族團結進步的鋪路石,用音樂架起“文化潤疆”的橋梁。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我會義無反顧沿著“以心傳馨”鄉村振興兒童美育教育之路走下去,讓美育之花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綻放。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趙秋麗、馮帆、陸健、劉習、李慧、趙明昊、張國圣、李宏、禹愛華、趙嘉偉、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愛麗、喻琳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6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亚洲一级片网站|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奇米四色7777|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国产4tube在线播放| 67194线路1(点击进入)手机版|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五月天久久婷婷| 狠狠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lisaannxxxxx|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产传媒61国产免费| 野花社区视频www|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免费h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性色生活片2|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视频|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日本肉漫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