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周建平談中國空間站:怎么建?有何用?
【解說】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建造已拉開序幕,將于2021年開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發射任務。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首先我們將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發射完空間站核心艙以后,我們將陸續發射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我們航天員將在核心艙上面生活和工作更長的時間,我們要對我們空間站重要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在這個期間,我們還會發射神舟飛船和貨運飛船,往空間站運送航天員和空間站需要的物資,11次飛行任務我們將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
【解說】周建平介紹,中國空間站建成后,將延長其使用壽命,使其成為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重要實驗基地。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現在定的完成建造以后,在軌運行的壽命指標是10年,我們將持續的再進一步延長它的壽命。另外一方面,中國人的探索太空肯定不會局限于地球軌道,我們將面向月球、深空做好技術準備。我們在空間站上布局了大量的不同學科領域的空間科學的研究設施,包括航天醫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包括微重力流體。比如說微重力資源,這是我們地球上非常難以獲得的,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現象的認識來指導我們對新的規律的認識,然后把它運用到我們生活中去。
【解說】周建平表示,屆時,中國空間站還將新添觀天“利器”——巡天望遠鏡,助力天文學家巡天觀測。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我們巡天望遠鏡將具備強大的能力,來促使我們人類對我們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也包括宜居行星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探索,來獲得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
【解說】談及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周建平透露,此次選拔不限于飛行員,還將有飛行工程師和有效載荷專家即科學家,選拔工作將于2020年7月前后完成。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這一次因為我們空間站有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任務和空間應用的一些技術實驗的任務。我們要繼續從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駕駛員。另外我們要選拔飛行工程師,第三類是有效載荷專家就是科學家。我們有大量的空間科學實驗要做,他就可以利用他的專業知識和他親自的操作,不斷的調整和完善方案,這樣的話就可以有更高的產出的效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