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做更好的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于公立醫院而言,有了一次重新審視如何發展的契機。對此,記者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聽聽他們對于公立醫院發展的思考。
敲響院感警鐘
雖然感染控制一直是醫院管理的重點,但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就給醫院敲響了警鐘。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劉冠賢說,由于感控科作為成本部門,不能為醫院帶來直接效益,而且投入后往往看不到直接效果,很多醫院對感控科的經費投入不足、人員配置不足。
在許多醫療機構,感控科的定位不統一,有的獨立設置,有的則屬于醫務科、護理部、預防保健科下設部門。劉冠賢說,感控科應該是有專業性質的職能科室,既能為院領導做決策提供專業意見,又能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將院感部門比作“紀委”。蔡秀軍建議,將二級以上醫院感染病診治、微生物病原體檢測、院感控制結合起來,研究搭建“三位一體”的大感染學科。同時,確保每200張~250張床位配備1名專職感控人員。
劉冠賢建議推廣感控督導員制度。他說,目前廣東二級以上醫院均設有感控督導員。醫院根據規模大小,設置10名~30名專職感控督導員。感控督導員原則上從具有豐富經驗的感控醫生、感控護士中遴選,經培訓合格后開展工作。其工作職責,一方面是在隔離病區,通過實時監控系統等觀察、指導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正確穿戴和摘脫防護用品、診療操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另一方面,也負責對醫院各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進行巡察、監督和指導。
補齊醫防融合短板
眾多代表委員表示,在后疫情時代,應對重大突發傳染病和公共衛生服務是醫院未來要補齊的一個短板,尤其是以診療服務為主業的醫療機構,要在儲備的基礎上,實現日常診療與突發公共事件響應功能的快速轉換。
蔡秀軍在履職調研中發現,很多醫院有傳染病房、傳染病大樓,有傳染病的時候用上了,沒傳染病的時候就空著,維護費用非常高。于是,他提出“平戰結合”的思路,即傳染病區既要滿足“戰時”快速反應、集中救治和物資保障需要,又要充分考慮“平時”職責任務和運行成本,推動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發展。
在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有些臨時征用的病房根本沒法實現理想化的改造,比如建負壓病房。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說,公立醫院需要一直有成本來保障公共衛生服務,將來發熱門診標準化建設等方面也需要比較大的投入,希望政府給予適當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郭玉芬直指醫防融合的短板。她說,大醫院的臨床醫生往往被臨床事務纏身,許多專家還要承擔教學、科研、學術交流等任務,很難騰出精力開展公共衛生相關工作。建議國家層面盡快拿出加快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有力措施,真正控制和減少大型醫院病源,確保優秀專家有時間、有精力參與公共衛生工作。
郭玉芬給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3個支點:一是通過醫保報銷等限制手段,強制推行家庭醫生制度和基層首診、逐級轉診制度。二是同步取消大醫院普通門診,大醫院不再面向普通門診患者開放號源,除急診之外的門診患者必須通過基層醫療機構逐級轉診,才能到大醫院就醫。三是根據各地、各級醫療機構實際服務能力,確定鄉鎮(社區)衛生院、縣區醫院、市級醫院能夠承擔的分級診療病種,屬于分級診療病種的疾病,不得轉診到上一級醫院就醫。
發展帶來新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給公立醫院常態化改革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說,推動雙向轉診、預約診療模式,既是醫改的任務,更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建議政府對醫院門診施行預警機制,對醫院服務進行總量控制;發揮醫聯體的功能,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作用,引導專家下沉;對院內診療流程進行再造,盡量減少人員交叉。此外,加快互聯網醫院建設,采取多種綜合措施徹底轉變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態。
“武漢也提醒我們,醫院單體規模未必要搞得特別大,但是一定要多院區。如果有多院區,在發生疫情的時候,就可以將一個單獨院區快速轉換為重癥收治的定點醫院。”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曾對媒體表示。對此,蔡秀軍認為,按照我國的現狀,單體醫院規模應該控制在1500張床位以內。“如果太大了,管理上容易出現問題。”
“針對這次疫情防控暴露的問題,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基層衛生防疫,醫療機構和公衛機構圍繞融合落實各自責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醫師王貴齊說,疫情期間,患者擁擠在大醫院,造成本來醫療資源較為豐富的武漢短時間內產生了醫療資源的擠兌,其實是說明分級診療制度還沒有完全落實。醫療行業發展重點還是要強基層。
當下,除了疫情催生的改革,公立醫院還面對諸多常態化的考驗。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人民醫院院長宋張駿說,今年年初,陜西省醫用耗材加成全部取消,這倒逼醫院將更多精力放到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提升上。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全國統考依然在,也是對醫院發展的一種鞭策。另外,醫保的收付費改革也對醫院提出了新要求。這些都是公立醫院需要下大力氣做的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