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成為新生產力。根據IDC、浪潮信息和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點,數字經濟增加值將增長3.5‰,GDP將增長1.8‰,且隨著算力指數的提高,算力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發布的《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則指出,無論是從全球、區域還是城市的空間視角,算力規模均與經濟規模緊密相關,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計算能力也越強。由此可見,算力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國家和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加快推進其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其算力樞紐能級,對我國建設數字經濟強國至關重要。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算力高地的優勢與短板
近年來,在國家持續加大對算力算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背景下,國家級超算中心、國家級人工智能中心、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國家互聯網骨干直連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以及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呈現更加均衡發展趨勢。但從整體上看,國家中心城市在全國算力建設當中具有明顯優勢。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數字化轉型白皮書》,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青島、蘇州、天津、成都和重慶等中心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水平處于領先地位。事實上,國家中心城市在智算中心、互聯網交換中心、云計算、數據中心、5G基站等方面的領先優勢明顯。國家中心城市擁有數量龐大且正處在數字化轉型期的傳統產業群,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為算力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需求支持,算力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國家中心城市政府財力更加雄厚,民間資本更加豐富和活躍。依托算力頭部企業和平臺以及科研院所,國家中心城市算力人才培育和引進體系更加完備,算力發展所需的算力研發、算力運維、算力應用等人才更容易找到。當然,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算力高地同時也面臨資源能源承載不足、算力設施協同不足、算力產業鏈不完善等短板以及算力技術與算力市場不確定性等風險挑戰。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算力高地的思路與策略
縱觀全球,數字技術創新從供給側為算力發展創造了無限空間,數字化發展則從需求側引領算力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把握全球算力發展高能化、多樣化、泛在化、綠色化、產業化趨勢,立足自身基礎條件以及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算力高地的思路策略是:跟蹤關注前沿算力,積極建設新型算力,提效激活優勢算力,轉型升級落后算力。
跟蹤關注前沿算力。國家中心城市應以探索更高技術、獲取更高算力為目標導向,積極跟蹤并持續關注兩類研發技術路線逐漸清晰的算力形態。一是量子計算,在谷歌、D-Wave、微軟、IBM等知名企業的研發與推動下,量子計算機正從概念理論探索走向實踐商用試驗。多家咨詢機構都對量子計算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認為量子計算是突破當前計算極限的重要方向。二是類腦計算,類腦計算致力于借鑒人腦運作方式打造超強效率和超低功耗新型計算系統,雖然還未有實踐典型案例,但在概念理論上的探索一直備受高度關注并不斷有新突破。除此之外,還應放眼全球技術發展趨勢,積極在生物計算、超導計算、光計算等計算前沿領域進行探索創新。
積極建設新型算力。聚焦數字經濟、數字城市和數字社會發展,積極建設有力支撐數字應用場景運行的集約化、開放化、專業化、低時延新型算力。一是積極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集聚智能計算服務提供商和應用者,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共同服務城市大腦、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發展。二是靈活建設邊緣計算中心,根據不同場景、不同企業需求,推動通信企業、數據中心服務商、基礎運營商、大型互聯網企業和供水、供電、消防等市政部門形成合力,相互開放共享響應的空間和設施設備資源,布局建設邊緣計算節點或邊緣計算數據站,推動算力從“云+端”集中式空間分布架構向“云+邊+端”分布式空間架構轉變。
提效激活優勢算力。一是支持國家超級計算中心軟硬件擴容升級和技術更新,推動其以產業化應用為導向,重點面向智慧城市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市場需求,開發和開放更多的應用軟件平臺和算力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更深更好的融合。二是采用先進技術一體化推進云計算基礎設施、云計算平臺和云計算軟件建設,提升數據分析處理和計算能力,增強云計算輻射影響力和算力輸出能力。三是針對企業數據安全、用云成本高的顧慮,進一步完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政策,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云平臺,大力推進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協同建設,激活云計算需求市場。
轉型升級落后算力。一是堅持需求引領,推動數據中心向云計算中心轉變,改變重數據存儲輕數據計算、重設備租賃輕增值服務的格局,大力挖掘和全面提升各類算力設施的經濟效益。二是堅持技術更新和綠色升級相結合,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引進先進的計算技術、節能技術,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推動能源消耗高、計算效率低的算力設施改造升級。三是著眼于各企業規模小、效率低的自用型數據中心,選取一批開展轉型升級試點示范,按照行業類別進行整合和盤活,提高利用效率和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程度。四是加快淘汰老舊以及小規模、低效率算力設施,為新建智能計算中心、邊緣計算中心等高性能算力設施騰出資源和空間。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算力高地的突破口
加快建設計算產業集群。發揮中心城市科研創新、先進制造和應用市場優勢,強化處理器、服務器、控制器、存儲器、核心芯片、基礎架構軟件、操作系統、分析軟件等算力系統關鍵零部件和軟件系統的研發制造能力,著眼于市場應用與行業融合,大力發展大數據分析、網絡安全、云服務、工業網互聯網等應用服務業,在產業數字化、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強化算力支撐、開拓計算市場,打造集算力技術創新、算力設施生產制造、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算力應用開發一體化的全計算產業鏈。
強化區域算力協同合作。以國家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為契機,國家中心城市應結合產業空間布局,制定算力區域共建政策,建立跨區域建設算力設施的財政投入機制、成本分擔機制、收入分配機制和市場共享機制,完善區域數據傳輸和算力網絡,推動形成區域算力共建共贏新格局。統籌做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算力布局,實現算力部署與土地、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破解在城市內部建設大型算力設施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
推進算力資源協同共享。著力推動超級計算中心、云計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計算中心、大數據中心合作共建、資源共享與科學布局,協同提升數據存儲、傳輸、交換和服務能力,促進算力設施的數據資源、算力資源、算力平臺和應用場景相互開放,滿足不同市場主體個性化數字計算需求。鼓勵算力機構共建開源性平臺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構建算力創新發展共同體。探索建設算力交易平臺,協同各方制定算力標準確定機制、價格生成機制、產權界定機制和交易規則機制,加快建設算力交易市場,通過市場力量促進算力設施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配置。
完善促進算力發展的政策。加快制定清晰明確的算力發展規劃規范與建設指引,為市場主體參與算力設施建設解決后顧之憂。一是制定算力發展目錄清單,根據數字經濟和算力技術發展階段特征,動態制定前沿培育類、重點建設類、提質激活類、轉型升級類、淘汰退出類算力目錄,為實行“一算一策”提供依據。二是制定算力建設指引要求,明確算力設施建設過程中場址選擇、空間開放、用電用水、用地支持、節能環保等政策指引。三是制定算力融合應用政策,在供給端,激勵計算中心面向產業發展需求開發算力應用平臺或解決方案,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在需求端,繼續支持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完善企業應用國家中心城市算力的鼓勵激勵措施,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加強算力的創新應用。五是制定算力設施評價政策,根據算力發展趨勢,建立健全包括能耗、效率、技術、性能、服務、市場等指標的算力設施綜合評價體系。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 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研究員)
-
推動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
完善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在城市群層面建立會商制度、市長聯席會議制度等,加強大中小城市之間的溝通協調。[詳細] -
孫世芳:破解當前城鎮體系突出問題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過程中,城鄉融合發展程度遠遠不夠,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短板。 [詳細] -
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監管效能
我國已步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快速城鎮化過程中積累的問題逐漸顯現。近年來,城市能源基礎設施事故事件頻發,亟須加強電力、燃氣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監管,切實保障能源系統安全可靠運行。[詳細] -
詹德斌:韓超大城市“消亡”背后
首爾常住人口跌破950萬,引發韓媒感慨“韓國再無千萬人口城市”。國家均衡發展理念和韓國中央政府部門向周邊疏解還起到風向標作用,一些韓企總部也向外分散。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