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廣東電白:疍家墟變網紅直播打卡地
中新社茂名11月19日電 題:廣東電白:疍家墟變網紅直播打卡地
作者 梁盛 梁晶晶
漁網、漁船、草屋、貝殼……滿眼都是疍家人以海為生的場景。記者近日走進疍家墟,看見三五成群的游客,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影,也有不少網紅在現場打卡直播,忙個不亦樂乎。
疍家墟位于廣東茂名市電白區南海街道晏鏡社區塘霞村。疍家墟項目運營商負責人介紹說,疍家墟是茂名市率先建成的鄉村振興樣板墟,也是電白鄉村振興成效的展映,從前,塘霞村只是南海邊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漁村。
疍家墟分為三個片區進行建設,依托塘霞村背后的晏鏡嶺,聯動周邊的中國第一灘景區、冼太夫人影視基地等資源,“以景帶村”,其中,塘霞客廳以展現鄉村振興成果、提供旅游服務為主要功能;塘霞俚街聚焦疍家傳統文化,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塘霞年例廣場則側重于展示鄉村民俗文化。
塘霞村村民林伯告訴記者,過去,出海捕魚和制造皮鞋是塘霞村民兩大傳統生計,以漁為生、以船為家的日子最苦,過的是風雨飄搖的日子。如今,貧窮的小漁村像玩魔法般大變樣,村道全部硬底化,基礎設施如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雨污管網、垃圾收集站、文體設施和公共廁所等應有盡有。
疍家墟留住了鄉愁,也廣開了致富門路,連村里外出謀生的年輕人都紛紛回來了。墟上常常遇到外出的疍家人、外來的疍家人以及疍家人后代,他們說到疍家墟既可以游覽小漁村美麗蛻變后的風情風貌,又可以尋找記憶中的溫情。
“疍家墟不僅帶來大批游客,也帶旺漁業產品的銷售,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有工作有收入。村中旅游業態越來越豐富,年輕人搞攝影、辦民宿,奔頭大,干勁足。由于客流量大,疍家墟周邊300多間客房,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全部爆滿。村里的土地實施流轉后,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也從零的突破到100多萬元人民幣,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林伯如是說。
在疍家墟俚街,市集攤位眾多,產品琳瑯滿目,其中不乏特色鮮明的手工藝品,更誘人的是墟街兩旁的各式茂名本土美食,爆汁的蠔炸、酥脆的豆餅角、嫩滑的簸箕炊、軟糯的糖心糍,都讓游客食欲大增。
吃飽喝足后,游客們可以轉入皮鞋街,參觀晏鏡傳統制鞋文化的同時,也可以親自體驗一番手工制作皮鞋的全過程,甚至還可以定制一雙個人專屬皮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