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共謀高質量發展
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三線一單”編制成果通過專家組審核。
新疆和兵團之間特殊的空間位置關系,對“三線一單”的編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做到“全疆一盤棋”,需要雙方積極配合,統籌謀劃生態環境“三線一單”編制工作,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緊密合作,確保成果的協調統一,從而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
立足自身戰略定位,提出環境質量底線要求
在深入分析區域發展與保護戰略定位、特征及趨勢的基礎上,新疆確定了生態分區管控格局,提出了2020年、2025年、2035年大氣、地表水環境質量底線及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防控底線,銜接確定了水、土地、能源和岸線資源利用的上線,劃定了1323個環境管控單元,針對不同區域環境管控單元特征,充分銜接現有法律法規、政策、規劃的要求,按照自治區七大片區地州市和區縣四個層級,提出了針對性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新疆的主要問題是水資源的問題。要將地下水超采、地表水地下水統一管理、水源涵養區保護等問題作為重點來抓。”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看來,要深層次解析新疆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
“新疆‘三線一單’編制成果來之不易。新疆面積廣闊、距離東部地區距離較遠,今年又受到疫情影響。但是,許多分析工作做得很透徹,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的分析模擬。”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巍表示。他指出,新疆的未來,應更加注重保護和發展的協調,“三線一單”的管控十分必要,編制成果要及時應用。
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劉毅提出,希望通過“三線一單”建立全疆的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格局、產業發展的準入格局和空間上的管控格局。他指出,越是國土面積遼闊,越應該利用“三線一單”來確定整體格局。
發揮組織優勢,強化兵地銜接
專家組在聽取兵團“三線一單”編制成果匯報時表示,兵團的編制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兵團占地面積達7.06萬平方千米,面積僅占新疆總面積的4.24%,且分布相對分散,不同師市之間生態環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兵團“三線一單”編制工作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較為突出。
但同時,兵團的編制工作也具有相對優勢。在工作組織協調上,兵團采用“一張圖做到底”的縱向延伸模式,充分發揮兵團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依托協調小組,形成了橫向聯動、縱向到底、兵地協調的格局。
在“三線一單”編制工作中,兵團深入分析發展與保護的戰略定位和區域發展特征與趨勢,確定了生態分區管控格局;提出了2020年、2025年、2035年大氣、水環境質量底線及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底線;依據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領域相關管理要求及成果,確定了資源利用上線;根據兵團范圍生態系統重要性及敏感性、環境功能區劃、污染物排放的空間分異,銜接行政區劃及管理邊界,劃定了875個環境管控單元,針對不同區域環境管控單元的特征,充分對接現有法律法規、政策、“十四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要求,按照兵團、師市、單元三級提出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由于兵團的師市大多處于上風向,因此對兵團的生態環境質量目標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高級工程師王亞男說。她同時指出,兵團應當利用組織優勢,強化對農業源污染的管控,同時注重數據匯交工作。
在北京大學研究員彭建看來,兵團在“三線一單”的編制工作中,難點在于同新疆全域管制協同。他認為,兵團的工作核心是要將十四個師的共性提煉出來,關注全域性大氣環境和水土資源的協同。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副司長劉薇在總結時表示,新疆和兵團的“三線一單”強調統領統籌,要具有“全疆一盤棋”的意識。同時,要注重與“十四五”規劃等其他制度的銜接,保證技術隊伍長期穩定。在審核通過后,新疆和兵團要繼續修改完善“三線一單”成果,為成果發布、辦法制定、推動實施、更新調整等一系列后續工作做準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