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蓬勃興起,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當前,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要素——數據、算法、算力,都在發生重要變化:數據規模急劇增加,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測算,到2025年,全世界將創建和復制163ZB(1ZB約為1萬億GB)數據,是2016年所創建數據量的10倍,其中大部分將來自于物聯網設備而不是人類活動;算法效率不斷提高,促使人工智能從感知走向認知、從關聯走向因果,不斷拓展深度學習的能力和領域;算力水平持續提升,云計算技術、彈性計算服務等已經可以組織近乎無限的算力。
數據、算法、算力等要素的發展變化,推動人工智能加速發展,極大改變著人類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推動科學研究從過去以假設為驅動的方式逐步向基于大數據進行探索總結的方式轉變。傳統的科學研究一般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通過實驗設計和實施驗證假設、獲得科學結論等步驟,這是一個從觀察走向科學,通過試驗走向技術、形成產品的過程。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科研活動逐漸轉向從數據開始,首先用機器去歸納演繹導出結果,然后通過實踐應用到化學、材料、生物、分子等方面,最后經人工智能直接變成知識和產品。這一方式推動整個知識和產品的生產路徑縮短、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產生更多新的數據,在迭代優化中持續發展,推動人工智能不斷演進,使機器可以在人類尚未觀察和歸納的地方發現新的科技發展空間,極大擴展知識的空間和范圍。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科技創新路徑,使數據不僅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成為重要的創新要素,為科研創新、科技趕超注入強大動能。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巨大作用,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合理界定數據產權,推動數據資產化,實現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
數據作為一種具備獨特屬性的生產要素,具有非競爭性、無限供給、易復制、邊際成本極低等特點。這給推動數據資產化帶來一些挑戰,比如,數據產權歸屬難以界定、人們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還存在擔憂、參與者的收益分配原則尚不明確等。對此,要探索建立數據產權制度,推動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和有序流通;強化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把安全貫穿數據供給、流通、使用全過程;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擴大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和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渠道;等等。同時,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形成針對數據資產的治理框架和機制,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交易市場體系,讓數據大規模流動起來,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我國是數據資源大國,具備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根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數據資源國。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并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數據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加快推進數據資產化進程,努力打造大規模高效運行的數據資產市場,有利于把我國海量的數據資源轉化為科研創新活動的巨大推動力,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從三季度經濟數據中能讀到什么
從產業看,前三季度,我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同比增長4.4%,第三產業同比增長6%,可以看出:三產服務業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最大。 [詳細] -
如何引領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制定
數字貿易規則是全球具有重要意義的話題。中國要在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其一是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詳細] -
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更強信心和定力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經過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 [詳細] -
企業數據權益保護探析
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數據為企業創造新的產業價值和競爭優勢。數據權益保護性規范的具體適用需要在個案中結合要件框架進行動態衡量,違反規范的行為應該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詳細]